近日,“9·16”泸县地震灾后重建聚居点之一——玉蟾街道龙华“振兴”中心村雏形已现。施工现场,塔吊正在转运钢筋,房顶上的工人忙着绑扎钢筋、做防水等工作,室内工人也忙着为内墙抹灰。
泸县“916地震”灾后重建聚居点之一——玉蟾街道龙华“振兴”中心村的新房雏形已现
看着聚居点一天天成型,村民们掩饰不住喜悦之情。聚居点的新房,村民是看着修起来的,“新房快要修好了,我们很高兴。”龙华村六组村民何恩奎高兴地说。
本月全部完成主体封顶,“目前,龙华‘振兴’中心村还有2栋房屋未完成封顶,预计本月20日全部完成封顶,我们计划4月底完成所有楼栋的装饰装修、门窗安装等工程。”泸县玉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冯友亮说,“下一步将进行水、电、气、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,预计5月底完成所有建设内容,6月底竣工验收。”
据了解,龙华“振兴”中心村位于玉蟾街道龙华村五组罗盘山,于去年11月15日动工建设,规划建设住房19栋合计108套,386名受灾村民入住,有4种面积6种户型,包括90平方米A型24套、B型18套,120平方米A型12套、B型36套,150平方米6套,180平方米12套,其特点是所有楼房根据地形依山而建,入户采用错层设计,1楼和2楼都可以直接入户,仅三四楼需要爬楼梯入户。
此外,该聚居点还规划有便民服务中心,包括超市、公共厕所、活动中心等设施;并配套建设道路、绿化、中心村广场、污水处理站等基础设施。
解决聚居点建设资金问题,去年9月30日,泸县全面完成受损房屋安全鉴定外业工作,经排查,全县共倒塌房屋64户,严重受损房屋(D级)7058户、26567间,一般受损房屋(C级)23199户、60317间。为了让震后3万余户受灾群众有房住,泸县通过“群众主体、政府补助、金融支持、企业援建”方式,加快推进城乡住房维修加固和重建。
其中,龙华“振兴”中心村占地面积53.5亩,总建筑面积12525平方米,计划总投资3180万元。该聚居点建设资金如何筹集的呢?据冯友亮介绍,其资金来源有三个方面:群众投入、政府投入和社会捐赠。
在龙华“振兴”中心村,受灾群众入住新房,按照每平方米1480元计算。但如果受灾群众投入资金困难怎么办?对此,冯友亮告诉记者,受灾群众可以考虑3年期贴息贷款,最高可贷20万元,还有惠民政策补助、宅改政策补助等,受灾群众投入的资金压力大大减小。以入住90平方米户型为例,扣除上述优惠政策补助资金,受灾群众只需交约4.7万元就可入住。
受灾群众当上聚居点“监工”,去年,“9·16”泸县地震发生后,何恩奎的住房遭到破坏有了裂缝,成了危房。何恩奎不仅是龙华“振兴”中心村新房业主,也是村民自建委员会5名委员之一。由于何恩奎熟悉建筑工程,加之是党员,被推选为村民自建委员会委员。
重建家园,何恩奎愿意当“监工”。在聚居点建设过程中,何恩奎每天都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,少则2次,多则4次。
一次,何恩奎发现一栋住房少加了一根构造柱,马上给施工方指出,施工方立即整改。
“这是砖混结构,构造柱必须加够,才能保证安全。”何恩奎说,“到目前,我对工程建设比较满意,施工规范,工程质量没得说,我们提出的意见,施工方基本都采纳了。”